“作為一名醫生,對待病人要像春天般溫暖。作為市人大代表,要做到民有所呼,我有所應,盡心履職,當好人民的‘代言人’。”市第十七屆人大代表、西安聯邦口腔醫院院長鄧邦蓮說。
從醫以來,她十幾年如一日深入社區、鄉村、學校、敬老院等,為身體不便的老人、城鄉學生、退役軍人等群體做口腔義診。她深入基層調研民生問題,圍繞康養產業、職業教育、醫療保險等焦點問題提建議,出良策,發揮了一名人大代表應有的作用。
鄧邦蓮(右)幫老人檢查牙齒。受訪者供圖
為發展康養產業鼓與呼
當選市十七屆人大代表以來,鄧邦蓮始終活躍在基層一線,關注群眾急難愁盼,聚焦民生難點、堵點問題建言獻策。
多次調研走訪后她發現,大力發展康養產業對擴內需、促就業、惠民生等具有現實意義,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、滿足“健康老齡化”巨大剛性需求的長久之計。為此,她提出“促進新城區康養產業快速發展的建議”,希望由相關部門聯合組織相關專家,科學謀劃、高點定位、合理布局,做好新城區康養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,推進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“我還建議新城區依托轄區醫療資源,落實部門包抓幫扶,形成板塊發展模式,加快打造西安康養產業示范區。”建議提出后,她積極跟進辦理,為新城區康養事業發展貢獻力量。
深入一線找問題開良方
“提到牙醫,大家經常會和高學歷、博士生等字眼聯系起來,似乎口腔醫學是一門很高大上的學科。其實不然,在整個口腔健康服務鏈條中,技能人才也是撐起‘半邊天’的重要存在。”
今年9月,鄧邦蓮參加了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專題調研,深入我市各大職業技術學校、職業技術培訓機構查找問題,剖析原因,把脈開方。她說,目前西安的職業教育缺乏能夠直接反映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效果的評估機制。校企合作的深度還不夠,技能人才和社會所需崗位的匹配度還有待提升。
鄧邦蓮認為,社會發展既需要大國工匠,也需要技能人才,西安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職業技能人才的支撐。“比如我從事的牙科領域,醫助、義齒加工等技能人才不可或缺。這些年我也將自己的院所打造成職業技能培訓基地,與省內3所職業技術學校建立長期合作,培訓了400余名技能人才,幫助他們更好走向工作崗位。”
“同時我建議,要盡快完善校企合作的評價激勵機制,通過‘訂單班’等模式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精準性和人崗匹配度,促進全市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。”
上門義診守護群眾口腔健康
作為一名口腔科醫生,鄧邦蓮一直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想方設法守護群眾口腔健康。經調研,她發現所在轄區內的幼兒口腔齲病問題多發,于是就深入調查、統計數據、對比分析,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兒童口腔齲病預防方案,并在八府莊小學、昆侖幼兒園等10多所學校廣泛開展口腔疾病預防宣教,為2萬余名幼兒免費涂氟防齲。
2023年以來,鄧邦蓮帶領志愿者服務隊開展了50多次送醫下鄉、部隊義診、社區義診、上門義診、企業健康講座等公益活動,先后到寧陜縣、藍田縣、長安區、臨潼區等區縣村鎮開展送健康活動,為鄉村的老人孩子免費治療口腔疾病。她還經常利用“代表課堂”為社區群眾普及口腔健康觀念和自我保健意識。
“堅持為群眾做事,才能對得住人大代表這個身份。”鄧邦蓮表示,這些年她一直關注口腔疾病的醫保報銷問題,并提出“將牙周疾病、洗牙等門診項目納入醫保”的建議,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,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當中。
“心里裝著群眾,積極為民發聲,才能體現人大代表為人民的初心和擔當。”鄧邦蓮鄭重說道。(西安日報記者 朱雪嬌)
來源:西安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