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束贊許的目光,一個會心的微笑,一次肯定的點頭,都可以傳遞真摯的感情、表達對學生的夸獎,我愿意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!”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老師顧巖這樣表達她對學生們的愛。
從教37載兢兢業業不負學子
顧巖,1988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漢語言文學系,中學正高級教師,內蒙古自治區、呼和浩特市兩級語文學科教學能手及帶頭人,呼和浩特市“名師工程”專家級教師,2006年被呼和浩特市教研室聘為語文中心組成員;長期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教學一線承擔年級組長、語文教研組長、語文備課組長、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,多次參與教研室的出題、審卷及閱卷等工作,多次承擔市級、校級的公開課作課任務;多次被評為校級、教育系統優秀教師、優秀黨員,教育系統“三八紅旗手”,2018年被授予呼和浩特市“五一”勞動獎章。
從教37載,她始終保持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,用耐心澆灌每一株幼苗,用愛心溫暖每一個心靈,受到學生和家長的信賴和愛戴。作為全校黨齡最長的教師,她以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師德風范,為全校師生樹立了光輝榜樣。
顧巖始終秉承天道酬勤的古訓,把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當成自己的奮斗目標。工作中,她不斷鉆研教材教法,學習新知識、新理論,重視因材施教,以嚴謹的治學態度,靈活的教學方法,多變的教學方式,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,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,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,讓學生懂得“生活即語文”。
為了挖掘學生的潛能,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,顧巖積極推行學校的“學思結合,師生互動”課堂教學模式,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,并采用學生自學、生生互學、小組討論、教師點撥等形式,課堂教學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,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大幅提高。
以身作則在教學路上不斷探索
多年的教學生涯,顧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。在教學及班級管理方面,她采用“以小組建設帶動班級整體提高”的方法,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班級管理有了整體的提升,所帶班級曾被評為自治區級先進班集體。
顧巖說,一線教學同樣需要科研支撐。因此在教學工作之余,她積極投身課改和新高考的研究中,帶領學校青年教師參加國家及內蒙古自治區的課題研究。她經常和身邊的年輕老師們說:教育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,必須要順應時代的發展,尤其是在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。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,作為傳道者,語文教師要以課本為載體,運用多種教學方式,將前人的智慧傳授給孩子們。
繁重的教學工作之余,顧巖還在核心期刊《中學語文》《教學理論與實踐》《散文百家》《教學與研究》等上發表了多篇教育教學論文,并多次在自治區級、市級的論文評審中榮獲一、二等獎。
顧巖在班主任工作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。她說:“教師要與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有效地溝通,作為班主任,更要懂得傾聽學生的心聲。”為此,她經常犧牲休息時間進行家訪,幫助生活困難的學生,學生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“干媽”。
“《致學子》:顧盼青衿志氣揚,巖松勁挺展鋒芒。祝君下筆驚文曲,福佑蟾宮折桂香。”“《懷校園》:杏壇春秋回眸顧,卅七丹心化碧巖。些去扶搖鵬翼祝,山海千秋共沐福。”隨著2025屆高三學子的畢業,顧巖告別講臺,迎來了退休生涯。為寄托對莘莘學子的深情與對校園的眷戀,在學生們離校前,她特意用自己的名字創作了兩首藏頭藏尾詩,字里行間流淌著依依惜別之情和殷殷祝福之意。(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馬妍)
來源:呼和浩特日報